国产a免费线上看,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在线点播亚洲日韩国产欧美

您好,歡迎訪問青島中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首頁 > 行業新聞

深度 | 中國糧食為什么突然喪失了競爭力?
文章來源 : 青島中天 發布時間 : 2016/01/06 瀏覽量:

“今年我走了三個省、八個城市做調查,結果大跌眼鏡。中國不是因為糧食不夠才進口這么多,打的糧食都在倉庫里,今年的倉庫滿滿的,賣不出去。賣出去的是進口的糧食。”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陳章良11月27日在由麥肯錫城市中國計劃主辦的“城市中國計劃2015年年會”上如此表示。

陳章良曾是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擔任人民政府副主席時亦分管農業工作。在該論壇上,陳章良忍不住對中國農業的“怪現狀”一吐為快。


進口沖擊嚴重

陳章良表示,中國糧食產量不斷增長,實現了“十連增”“十一連增”。

“所有人都很高興,很多農業經濟學家居然提出來說,糧食夠了,別再生產了。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更正式提出一個概念:‘休耕’”。

但奇怪的是,一方面說糧食多了,一方面中國對國外糧食的進口量卻不斷增加。

他指出,2012年中國進口了8025萬噸糧食,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年進這么多的糧食,“而且幾乎所有的主糧都有進口。”

其中,大米一口氣進了230多萬噸,小麥進了370萬噸,玉米進口了520萬噸。棉花也進了500多萬噸,白糖進口360多萬噸。

“這一年我突然發現‘見鬼了’,我自己管農業的,怎么都成這樣了?糖的主產區在廣西,是我管的,中國消耗的白糖是1100萬噸到1300萬噸,一口氣進這么多的白糖,我很緊張。”

他又說,到2013年,“事情變得更加奇怪”,豬、牛、羊肉都進口了,牛奶似乎也不夠了。2014年,中國自己打了6億噸糧食,進口突破1億噸,“等于是七分之一的糧食是進來的”。

不過,通過走訪、調查后獲得的結果,卻使陳章良十分驚訝:中國大規模進口國外糧食的原因,并非國內供給不足;

與之相反,“倉庫滿滿的都是自己的糧食”。陳章良說,現在“東北的市長最苦,想著怎么把滿市的玉米收過來。倉庫已經爆滿,都在加緊建倉庫。”

當前,國家為補助農民收入,仍對部分農作物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

但在今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不僅沒有像往年一樣繼續提高小麥、稻谷的最低收購價,還將玉米的臨時收儲價格首次下調了0.12元,降至1元/斤。

陳章良說,“為什么呢?支撐不了了,崩盤了。再一毛一毛(把收儲價格)加上去不行了。此時此刻,美國的玉米已經在中國港口了。中國的玉米沒有辦法跟美國的玉米競爭。”

據機構監測,11月24日,12月交貨的美國2號黃玉米FOB價格為170.2美元/噸,合人民幣1087元/噸;

配額內到中國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1560元/噸,比去年同期跌173元/噸。

在一些東部沿海地區,即便加上配額外65%的高關稅,從國外進口的三大主糧,也比國產糧便宜。

糧食之外,白糖等大宗農產品也是如此。陳章良表示,“澳大利亞的白糖漂亮極了,不管中國怎么稅它,到碼頭一噸4000(元),而廣西的農民若(賣價)達不到5100元保本的話就死了”。


為什么突然喪失競爭力?

“短短10年時間,10年前我們還比別人便宜,突然間全部比國際上貴。中國農業出了什么事了?一方面糧食增產,另一方面只能進口。但如果都進口的話還不行,世界上的糧食不夠,我們還得解決這個事。”陳章良表示。

他認為,中國農產品競爭力降低的原因在于“成本太高”。此外,這10年來,“中國勞動力發生巨大變化,我們在討論城鎮化的時候,農村出問題了”。

陳章良說,隨著城鎮化推進以及中國政府對農民工權益的保障,我們發現,“現在農民工的工資和大學畢業生的工資居然等同了。大學生一個月能掙4000元還蠻開心的,一個保姆4000一個月找不到了。”這固然好,但這帶來的后果是,“沒有人愿意留在農村工作”。

他舉例,現在一畝地種水稻一年掙700元,玉米也就是1000元,大豆500、600元,小麥800元。“辛辛苦苦從種東西到長東西,再賣掉一畝地掙幾百元。進城一個月的工資就是幾畝地的收入”。


陳章良表示,過去,把老人、女人留在地里干,效率本來就低。現在連女性都不愿意干了。

陳章良還稱,今年有制茶企業來到科協找他,“說求求你,給我們發明個揪茶葉的機器。因為今年茶葉都沒人揪了。一天工資給300(元),我覺得對我都有吸引力,但是農村女性都不愿意去了,因為要早起。”

隨著中國農業領域的諸多矛盾爆發,“中國農業怎么辦”成了政策屆、學界、業界共同思考的問題。

陳章良在論壇上,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一是必須大規模地實行土地流轉把一小塊變成大塊地,否則“沒有辦法進入現代農業”。

目前中國土地流轉的速度仍然太慢。此外,大規模的流轉怎么運行?流轉出的農民,怎么保障他們的權益?失地農民怎么辦?相關政策都應該跟上。

他表示,現在農地流轉后“非糧化傾向”比較明顯,農民租了種葡萄、藍莓、獼猴桃等,一畝地都能掙1萬元以上,但種玉米只能掙1000元。

長此以往,糧食將慢慢沒有人種,這是大的問題,在推行農地流轉時,相關政策應配套考量。

第二,必須大規模的實行機械化。陳章良表示,美國的農業能夠打敗我們是因為機械化程度高,不需要那么多的農民。

他舉例,在廣西收一畝地甘蔗,必須有四個女性干一天。但美國的甘蔗收割機,一臺機器一個小時收的甘蔗就在20畝到27畝之間,這需要中國80多個人干一天。

“勞動成本在這了,所以必須機械化”。而機械化的前提必須是有大塊地。

第三,新的科技應用必須跟上。他舉例稱,如轉基因技術的應用,現在形成了一個怪圈,“政府不允許東北種轉基因大豆,但同時,中國進口了大量的轉基因大豆”。

陳章良表示,中國農業的這些問題也許有解,也許無解,但仍希望各界集思廣益,提供更多的建議。



來源:財新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咨詢郵箱:qdztfl@126.com
傳真號碼:0532-82309977
400電話:400-607-6117
郵編號碼:266732
公司地址山東省青島·平度市膠平路577號

魯ICP備15001929號-2 魯公網安備 37028302000722號


關注中天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