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臨近立春來年種田施什么肥?這個問題讓湖南省衡陽縣的老農劉翠清一籌莫展。“最近幾十年來我們種田都是施化肥打農藥產量是高了但污染也越來越重田越來越瘦糧食越來越賣不起價現在綠色大米賣得貴今年要不要冒險試試有機肥?”他想。
劉翠清面臨的艱難選擇是我國農業粗放耕作方式遭遇困境、農業轉方式面臨新契機的生動寫照。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確立發展綠色農業就是保護生態的觀念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專家指出文件體現出的農業綠色發展新理念為未來我國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出路糧食生產“減肥”“增綠”將駛入快車道。
化肥作為農業重要生產資料被稱為“糧食的糧食”施用一定量的化肥對農業豐產增收具有顯著作用。但當前我國化肥使用量已達到世界1/3化肥、農藥使用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70%農業“超肥”現象明顯。近年來因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化肥用量增長率出現下降目前降為1.5%以下。但我國農作物畝均用量仍高于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化肥用量過多不僅造成成本的增加也對農業的生態環境帶來一定影響。
“這些年來中國化肥、農藥用量相當大生產和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化肥、農藥的利用率比世界發達國家卻低15%到20%左右降低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勢在必行。”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發展綠色農業推動農業“減肥”“增綠”有望成為未來我國農業發展新趨勢。專家指出我國有機肥資源豐富總養分有7000多萬噸而實際利用率不足40%。通過利用有機養分資源替代部分化肥用量不僅可以減少化肥用量促進有機養分循環而且將推進有機無機的結合改善土壤質量、保護生態環境。
對于推動農業的綠色發展今年的一號文件有著明確要求。文件提出要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積極推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
“一是要加快改變開發強度過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狀況放棄‘高投入、高產出’的掠奪經營方式。二是要發展循環農業遏制農業面源污染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三是要有計劃的采用休耕、輪作、種植結構調整等措施恢復地力修復農業生態環境。”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建議。
據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介紹農業部已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力爭通過加快轉變施肥用藥方式、推廣新型高效肥料和農藥、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舉措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的不合理施用。
“在未來5年我國將力爭使化肥、農藥使用量年增長速度控制在1個百分點以內每年增速力爭下降0.2-0.3個百分點到2020年最終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的零增長。”曾衍德說。
最新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水稻、玉米和小麥三大糧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為35.2%比2013年提高2.2個百分點;農藥利用率為36.6%比2013年提高1.6個百分點。根據測算化肥利用率提高2.2個百分點意味著減少尿素使用量100萬噸;農藥利用率提高1.6個百分點意味著減少農藥使用量1.52萬噸。化肥利用率提高2.2個百分點相當于減少氮排放47.8萬噸、節省100萬噸燃煤。(轉中國信息報)
關注中天官方微信